测评/教学体系
联系我们-CNPF
CNPF体培职鉴——官方服务平台
电话:400-1890-258
官网:www.chnpf.cn
www.chinatsn.cn
邮箱:chntsn@163.com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幼儿人口基数每年持续增长,但体质却在逐年下降。幼儿时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提高我国幼儿的身体素质,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3-4岁年龄段的幼儿是正式步入幼儿园的第一年,离开家庭呵护,去到新环境面对陌生群体,大多数幼儿会出现一些分离焦虑,在自理、沟通、表达等心理及生理上也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将幼儿体适能训练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相结合,开设体适能体育活动课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在此同时帮助使其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本文在幼儿体适能训练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3-4岁幼儿身心特点及学前教育、幼儿体育等相关理论,构建3-4岁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为后期幼儿体育教育及幼儿体育课程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幼儿体育活动与幼儿体适能训练的异同
幼儿体育活动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体育有些许不同,幼儿(我国幼儿的定义为1周岁至6周岁。)体育属于健康范畴,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对幼儿进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幼儿体适能(幼儿体适能参与核心对象为3-6周岁的人群。)以健康体适能为主,是针对幼儿群体进行的体适能训练,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身体能力,在此同时对幼儿心理及社交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性格,锻炼意志,增加自信。
综上,幼儿体育活动与幼儿体适能训练均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健康为宗旨,对幼儿进行培养的过程。幼儿体育活动侧重身体活动能力方面的培养,幼儿体适能训练注重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兼顾心理及社交层面的培养。
2 3-4岁幼儿身心特点分析
3-4岁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善,最突出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弱、指令意识弱、规则意识弱,所以在体育活动中必须由老师去逐步引导,培养幼儿的认知与感知能力,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清晰了解该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生长发育特点是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3-4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主要包括:
(1)心理情绪上:3-4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情绪逐步趋于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在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2)语言领域上:3-4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有双向沟通能力,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倾听并做出回应,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能大声的与别人打招呼,并且在成人的提醒下可以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社交领域上:3-4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接受集体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可以有秩序的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喜欢模仿与重复。
(4)认知领域上:3-4岁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开始建立,会产生一些兴趣及习惯,对物品摆放位置有所认知,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简单的方位词;对于形状、颜色、长短、大小等有强烈的感官认知。
(5)运动能力上:3-4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自由支配身体各个部位,来完成一些基础的运动动作。如:在平衡能力上能沿着地面直线或在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可以不借辅助进行踮脚尖向前迈步,单脚站立能达5s以上;动作协调能力上手足眼已经能很好的进行配合,可以双脚灵活的上下楼梯,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能双手向前上方抛球至一定距离,可以自由调节跑步速度;灵敏能力上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力量上可以双手抓住单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或者网球向前投掷2米左右;耐力能力上能快跑15米左右,可以完成10米折返跑,能行走1公里左右(中途可适当停歇)。
3 构建3-4岁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等文件对3-4岁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要求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幼儿体适能训练内容构建3-4岁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目标、体育活动设计原则、体育活动内容、幼儿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体系。
3.1 幼儿体育活动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要在心理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行进培养,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为日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1)身体发展层面:保持适宜的体重、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能力、力量耐力和物体操控能力;掌握基本动作包括走、跑、钻爬、投、跳、翻滚等。
(2)心理发展层面:培养自我认知与自我保护认知,个体差异与行为差异认知,建立自尊、自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处事态度,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的体育精神,激发其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社会发展层面:规则、纪律意识的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2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原则
在幼儿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应强调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而不是高水平技能动作表现,培养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体育活动中要以安全原则为第一原则,内容的设计应事先设想到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做好安全防护。
(2)趣味性: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及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器材尽量做到多变,内容的设计以快乐的游戏为主要形式,以寓教于乐为主要目的。但跟普通游戏是两个不同层面、不同目标的概念。体育活动课的游戏是将教学目标蕴含在好玩的游戏中,有秩序的玩游戏,使幼儿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3)科学有效性:要根据不同对象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与教学,科学性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运动量大了会伤害幼儿的机能,运动量小了达不到锻炼效果,教学难度大了会对幼儿的自信心及上课-的兴趣产生影响,教学难度太小,完不成教学目标。因此,要科学有效的控制教学内容、幼儿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完成教学目标。要遵循幼儿的身体、生理发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不可首尾颠倒,随意参插。
(4)全面性: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身体与心理的共同进步。在体格上帮助幼儿改善身高、体重、体态、体成分等问题;在体质上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注重肢体的协调配合、动静交替结合,避免出现不对称性的锻炼,使运动负荷分散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促进身体全面的锻炼;还要促进幼儿在心理、认知、情感上的发展,促进脑部发育、促进语言数学的发展、培养上课规则意识和指令意识,培养幼儿的是非对错观,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3-4岁幼儿体育活动内容
体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走、跑、跳、投、钻爬、翻滚、物体操控技能等7项基础动作技能的练习;以及柔韧、协调、平衡、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5项专项素质的练习;还要加入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逻辑思维等情感内容的培养。
(1)走,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姿,掌握多种走的动作,能够独立行走1公里及以上;学习曲线走、上下坡走、脚前掌走、上下台阶走、倒退走、闭眼走、横向并步走、蹲走。
(2)跑,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及多种跑步技能,能够快跑15米到20米,折返跑10米,持续慢跑45秒到1分钟;学习原地摆臂练习、听指令前进跑、曲线跑、上下坡跑、倒退跑、原地小碎步跑。
(3)钻爬,掌握多种钻爬动作,提高眼、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学习手膝爬、手脚爬、匍匐爬、仰面手脚爬。
(4)投,掌握单手投掷及双手投掷,可以将网球单手肩上向前投掷3米以上;学习单手肩上投掷、单手低手投掷、双手投掷。
(5)跳,掌握正确的起跳、落地动作,学会多种跳跃技能,向上跳的高度能达到10厘米以上,双脚连续向前跳10米,原地连续跳20次及以上;学习原地跳、向前跳、向上跳、高下跳。
(6)翻滚,掌握多种基础翻滚动作,能自己熟练的练习前滚翻,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后滚翻;学习玉米滚、铅笔滚、前滚翻。
(7)柔韧,掌握正确练习身体柔韧性的动作,提高身体的柔韧能力;学习关节活动(颈部活动、肩关节活动、腰腹活动、膝关节活动、手腕脚踝活动),肌肉韧带拉伸(坐位体前屈、坐位分腿体前屈、蝴蝶式、眼镜蛇式、)。
(8)协调,掌握正确练习身体协调性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学习双脚左右跳、双脚连续向前跳、双脚连续向上跳、双脚连续向上兼向前跳、开合跳、爬行架爬行、跪撑跳箱。
(9)平衡,掌握正确练习身体平衡性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学习平衡木行走、蹲走平衡木、固定不规则平面(站立、蹲起、行走、跳跃)不固定且不规则平面(站立、蹲起、行走、跳跃、)、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10)速度灵敏,掌握正确练习身体灵敏性的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敏反应能力;学习折返跑、听指令折返跑、躲闪跑。
(11)力量耐力,掌握正确练习身体力量及耐力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力量及耐力;学习原地手足撑、俯卧直臂支撑、阻力跑(拉、推物体)、波比跳、桌式支撑、单杠悬吊。
(12)物体操控,正确掌握操控物体的基础动作,提高操控物体的能力;学习脚踢球、原地拍球、拍球向前、双手抛接球。
3.4 3-4岁幼儿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体系
建立各年龄段幼儿体育活动测评体系,能直观反馈体育活动内容的教学效果,反应同龄段个体差异,还可以为升学体育考核内容作参考,提高家、校、社对幼儿体育的重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精神情感评价与身体能力评价。
精神情感评价主要从运动情绪、上课参与度、上课规则意识、同伴协作意识、完成动作的质量、学习新动作的效率六方面进行评价,评分为5个等级:极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极差(1分)。
身体能力评价包括身高、体重和运动能力,运动能力除了对运动技能项目成绩评价外还对完成技能动作的标准度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运动能力评价内容共八项。
(1)10米折返跑,动作标准度要求站立起跑姿势;跑步时双手协调摆臂;行进路线为直线。
(2)立定跳远,动作标准度要求双脚自然分开;屈膝摆臂(向后);蹬地起跳摆臂(向前);落地时从脚跟过渡到前脚掌。
(3)网球掷远,动作标准度要求身体面向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分开;站在投掷线后约一步距离;单手持球举过头顶;尽力向前掷出。
(4)双脚连续跳,动作标准度要求双脚并拢;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不可漏跳(抢跳);不可踩到边线;身体保持直立;脚前掌落地;跳跃过程中落地时膝盖屈曲缓冲。
(5)坐位体前屈,动作标准度要求双腿伸直,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移;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全脚掌蹬在测试仪平板上;掌心向下,双臂并拢平伸。
(6)走平衡木,动作标准度要求站在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交替步通过平衡木;身体直立.
(7)闭眼单腿支撑,动作标准度要求非支撑脚屈膝;单脚站立时身体保持稳定;非支撑脚不可落地或支撑脚不可发生移动;身体直立.
(8)双手卧撑,动作标准度要求双臂伸直与肩同宽;双腿伸直;双脚并拢;身体成一条直线。
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体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会越发突出。但当前体教融合的框架围绕“小中——中学——大学”来展开,学前阶段的体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混乱,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没有成熟的体育教学体系,幼儿体育教师匮乏,学校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场地器材的缺乏等问题,降低了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幼儿运动时间不够,运动负荷不足,严重制约着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我国少年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滑坡的情况下,切实解决幼儿健康问题刻不容缓。体育运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是一种方式方法,又是一种框架维度。要充分认识到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全民健康的奠基工程,实施体教融合全学段覆盖是全面健康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优化幼儿体育活动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建立全面的幼儿体育活动测评体系;其次,培养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力量,研发专门的幼儿体育教学器材,家、校、社三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体育环境,实现全域育人,将体育运动促进生命健康的理念和行动计划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加强幼儿体育的跨域融合,将幼儿体育与教育、文化、互联网等融合运作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