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动态
联系我们-CNPF
CNPF体培职鉴——官方服务平台
客服电话:400-1890-258
官网:www.chnpf.cn
合作邮箱:chntsn@163.com
7岁以前是感觉统合学习的关键期,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之后的大脑会发挥并且能指挥身体和感官的能力,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感觉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统失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前庭平衡觉障碍、本体感觉不佳、视听触觉防御障碍等,如:身体协调能力不佳、怕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极端、手眼发展不协调、喜欢自言自语、不与人交流等都是感统发育迟缓的表现。感统失调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家庭环境中成员较少、房间活动的空间少、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年龄相仿的同伴或平时老人带孩子多保护过度等;另外母亲孕期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氛围、陪伴时间、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感统失调的重要因素。
据已有研究表明,感统失调现象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得到缓解,但不会完全治愈,如果错过最佳干预矫正时期,会影响幼儿终身发展。因此,干预训练越早越好,且不少研究表明,以游戏的形式对感统失调幼儿进行干预训练,加强正面刺激引导,效果更显著。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行,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愈加被重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更是贯穿融合在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和各个游戏活动中,引导孩子自主游戏、自由发展、创造想象、愉悦体验,这对于感统失调的幼儿的综合发展也是具有良好指导意义的。将游戏精神与干预训练有机融合,刺激感统失调幼儿的学习功能,激发其游戏兴趣,始终坚持幼儿为中心的科学理念,根据感统失调幼儿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游戏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成长。
一、感统失调儿童的表现与评定
(一)感统失调儿童的一般表现
感统失调儿童在初入园时一般不喜欢他人的触碰,经常自言自语,与同伴交流较少,与同龄人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大多起源于家庭环境中家人的不予重视,认为孩子只是“开窍晚”,不爱与人交流,难免发展落后于别人,并没有太在意,也就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在进入中班后,感统失调儿童在综合能力发展上与同学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如运动方面:不能单脚站立、不会连续排球、不能坚持吊单杠15秒、拒绝玩大型器械滑梯、不会滚轮胎等;生活自理方面:不会拿筷子、不会用剪刀等工具、自己穿脱衣服磨蹭、挑食严重、无法独立用餐等;学习方面:坐不住喜欢乱跑、注意力不集中、不会握笔画画、动手能力尤其是手工这方面尤其弱;同伴交往方面:乱发脾气、无原因大喊大叫、情绪无法自我管理、不与同伴交流等。针对出现的上述情况,需要家里人开始予以重视,并带去医院检查评定,同时根据评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治疗,以此改善减轻儿童感统失调情况,从而促进其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感统评定结果
根据医院的评定情况和北京医科大学修订后适用于3—6岁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结果来看,儿童在感统失调方面有多个障碍表现,其中较常见的主要表现为发育运动障碍。家长可填写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表》得出标准分,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表现为中度失常,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和本体觉表现为轻度失常,触觉防御和视觉空间及形态感觉状况表现为正常。
二、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园教育干预
根据儿童的感统失调的情况,针对发育运动障碍儿童的发展现状,老师和感统失调儿童及其家人首先需要建立信赖亲密的关系,之后有耐心对待幼儿,从幼儿兴趣和本身实际情况出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干预,给予针对性训练与帮助。研究主要是从行为训练、言语表达、情感体验和同伴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干预,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贯穿在干预训练中,旨在激发感统失调儿童的主动参与性,以此取得较好的干预效益。
(一)通过体育游戏对儿童开展行为训练
发育运动障碍儿童的行为动作发育一般较迟缓,早操只会重复单一简单动作,无法跟上节拍;在晨间体锻中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喜欢自己一个人游戏,自娱自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集体活动中不能集中精力,喜欢摸摸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头发;在跑步时,不能立刻转弯或停下来而撞到人或物,有时候不能保持平衡摔倒在地。美国、日本及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感觉统合发育迟缓的幼儿进行教育干预。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这些对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发育是极为有益的。如幼儿园晨间体锻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感统训练,自由、自主的体育游戏能激发发育运动障碍儿童大胆尝试的欲望,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心情愉悦也能刺激她挑战自己,促进动作发展,带来成功体验。
(二)采取教学游戏法训练儿童的言语表达
发育运动障碍的儿童往往言语发育也伴有迟缓,经常答非所问,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有时候一天都听不到她的声音,有时候就听到她扯着嗓子大喊大叫。针对这类儿童的言语发育程度,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有针对地采取个别教育和游戏教学法对其进行教育干预。
如在中班语言活动《捉迷藏》中,以游戏形式贯穿头尾,整个活动在捉迷藏的情景体验中使得障碍儿童全程都乐意参与,积极性高,尤其是在学习散文诗的环节加入捉迷藏中角色的情景扮演元素,这样的游戏教学更易让儿童产生学习兴趣,参与欲望,进阶式的表达更能体现出整个学习训练过程是积极有效的。
(三)角色游戏中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
发育运动障碍的儿童一般情绪波动比较大,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唱歌会面带微笑的自言自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尖叫或闷着也会自言自语。针对此类儿童的情感体验发育情况,有意识地选择她在角色扮演、情境体验中来进行干预指导,更加有效。角色游戏的娃娃家中,儿童扮演姐姐,举办生日派对,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买来了生日蛋糕,请了小舞台的演员一起给过生日的儿童庆祝生日,活动中过生日儿童能够高兴地跟着音乐唱生日歌,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并且在音乐结束大声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情绪非常好,后面的游戏也很积极。角色情境类的体验游戏往往更能激发幼儿情感体验的发展,一次简单的娃娃家游戏就能让儿童亲身感受到来自同伴生日祝福的快乐,这样正面的积极情感是有利于发育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的。
(四)重视同伴交往对感统失调儿童的影响
在班级中好多幼儿都不喜欢和特殊儿童交流玩耍,他们一般属于不受欢迎的同伴关系,因为他们有时会有攻击性行为出现,经常打、咬、抓小朋友,时间久了小朋友们都会有意识的躲避。社会学习论者认为“同伴是许多社会化学习的来源”,因此,应该重视同伴关系对于特殊儿童的影响,鼓励班内孩子乐意与他们玩,让他们在自然的与同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成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同伴之间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对于发育运动障碍的儿童来说,往往不能处理好同伴间的矛盾,所以会采取过激或逃避的方式,这时就需要有人做主动亲近她,做榜样示范,这样更能让她接受并学习成长。
(五)家园协同,密切合作
家庭环境对发育运动障碍儿童的改善也起着重要作用,家人的陪伴、耐心的引导、积极地沟通手段、有针对的训练坚持都能够大大改善特殊儿童的感统失调症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和及时沟通。家长首先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干预态度,积极配合幼儿园各项干预工作,并且在家也需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完成并巩固加强相应训练。
通过历时较长的对特殊儿童的实践与实施,结果表明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各项干预训练是有效的。通过干预过程及结果对感统训练教师提出以下建议:1.干预时要以幼儿为中心,采取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2.遵循幼儿的实际发展规律,更多采取因材施教、个别教育的方式循序渐进进行干预,引导特殊儿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解决问题。3.家园密切合作,保持一致的干预态度,鼓励幼儿坚持完成训练。3-6岁幼儿处于感觉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坚持“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以多种游戏的形式开展对特殊儿的干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全面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