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动态
联系我们-CNPF
CNPF体培职鉴——官方服务平台
客服电话:400-1890-258
官网:www.chnpf.cn
合作邮箱:chntsn@163.com
运动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做练习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合理安排课的运动量,对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优良品德都有重要的意义。运动量过小,就不能使有机体得到必要的锻炼,也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其至会产生松懈情绪。而运动量过大就会有碍机体的正常发育,甚至有损健康,使学生产生畏难、丧失信心,降低对体育的兴趣,有时还会导致伤害事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和课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条件,合理确定和安排运动量。
PART 01 体育课运动量安排的方法
1.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量开始要逐步上升,从整个课的结构来看,以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出现运动强度的高峰为宜,然后逐渐下降,到下课时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2.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一般认为心率约在130-170次/分)、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为主。因为这种强度正是人体处于需氧量和吸氧量相等的稳定状态。最大血输出量和最大氧摄取量的限度,属于有氧代谢过程的适宜强度。对发展身体效果最好。
3.高中生的体育课,以适当降低强度,提高密度为好,并应注意运动量节奏。把练习与休息,运动量大的与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应避免连续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也不要让学生长时间的等待或休息。
4.以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健康等状况为基础,结合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条件,合理安排课的运动量,并注意区别对待。
PART 02 调节运动量的方法
要掌握适当的运动量就要善于调节运动量。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和质量等。
数量:练习的次数、重量、距离的综合。
强度: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
密度:练习之间间隔的长短和课中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时间:一次课的总时间。
质量:技术的正确规格和要求。
以上诸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练习的数量、强度、密度和时间与运动量成正比。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因素的增减来调节运动量。如增减练习的重复次数、增减练习的时间改变练习的速度和幅度、改变练习间隔的时间、增减器材的重量和采取专门的休息等,来调节运动量。
PART 03 分析和评定运动量的方法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观察法、自我感觉法和脉搏测定法三种。
观察法:这是教师在课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从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面色、呼吸、汗量、表情和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观察,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
自我感觉法:通过了解学生的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自我感觉包括饮食、睡眠、精神、肌肉疼感、练习兴趣等方面。如出现食欲降低、睡眠不安、精神恍惚、心悸、恶心(甚至呕吐)、厌倦练习等现象,这就是使运动量过大的表现。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反映,并与观察法配合,以判定运动量是否合适。
脉搏测定法:这是生理测定法的一种,是检查和评定运动量较为客观的方法。生理测定法是通过对人体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体温变化、尿蛋白等方面的检查来进行评定。但是这些方法比较复杂,不便应用。在小学通常采用的是简易的脉搏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