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教学体系
联系我们-CNPF
CNPF体培职鉴——官方服务平台
电话:400-1890-258
官网:www.chnpf.cn
www.chinatsn.cn
邮箱:chntsn@163.com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根据现阶段大学生体质测试报告结果可知,大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已经出现下滑的情况。其中,运动能力、灵敏性、力量或者耐力下滑明显,而一旦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就大大增加了其自身患病的几率。而健康体适能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身体力量、心肺能力等。如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合理引进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学习能力,就成为高校要解决的切实问题,以期通过这一模式的训练方法,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一.高校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1.1 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的含义在国内和国外的看法是不同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是课程、课业及教材的选用、教师的相应活动等。而我国的教学模式定义则是反映特定教学轮廓及教学活动,为了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组成的活动。除此之外,从教学模式来说,需要根据实际的高校教学来进行制订,并按照相应的特点进行整合,做出准确的结论及定义。体育教学跟其他的理论相比较,其中至少存在4个因素,主要是由教学活动、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学特点加之教学环境来形成的。有机地将以上因素组合起来,才能够制订出符合时代要求及教学现状的体育教学模式。
1.2 教学模式的特点
1.2.1 独特性
每一种教学模式想要表达的思想及目标都是独一无二的,其环境特点及教学对象的范围也是不同的。因此,选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另外需要制订出与自身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提高其竞争力。
1.2.2 操作性
教学模式制订之后,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果制订相应的模式之后仍然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那一切将是虚幻的、没有意义的。
1.2.3 开放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它需要随时能够融合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就体育教学的对象而言,其群体的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模式,都不是能够适应全部学校的。
1.2.4有效性
这一特性是从整体的教学模式中提炼出来的。简单而言,便是选取行之有效方法进行构建。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构成
高校体育教学这一活动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过程中的,它在空间上主要体现在教学理论及教学目标上,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互动也算在内;所谓的时间要素是课程安排及学生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下5方面。
第一,涵盖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体育教学理论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依据,它通过和高校的教学思想相结合,进而形成了学校的教学基础。同时,它还是普通高校建立教学模式的源泉,也能够让教师及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此模式是如何产生的。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若没有明确体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则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要根据本身的教学活动,而体育教学的规律变化也是随着认识高度不同而变化的,校内的教学大纲也必须与教学规律相符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操作程序。体育教学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学的空间相对比较大,然而,它又有比较大的教学难点,即教学组织要求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的体育知识,还要让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总而言之,教学操作程序对体育课堂组织效率及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教学环境。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实施条件,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其外部环境的品质将直接影响教学实质功能的发挥。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环境,也就意味着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体育教学模式也形同虚设。因此,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证。
第四,师生扮演角色。体育教学属于开放的教学,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地位。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主体教育的影响,它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及自主性等方面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要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体育教育模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五,成果评价。每一种模式都有不同的成果评价体系,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教学思想及教学目标都会有所不同,评价成果也不会相同。因此,必须把握好体育教学模式中的相关目标及思想,切忌利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未来引进健康体适能模式时高校学生的现状
3.1 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
把“大学生体质”这一词进行搜索时,弹出的最多是下滑、体质弱等字眼。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力量,身体素质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其发展,无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现代,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体育教育在城乡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主要的表现便是城市男生比乡村男生的体质下降程度更深,不利于其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加导致体育教育陷入低靡。
3.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绝大部分是一年级作为基础课程的学习,二年级则变为选修课程,三四年级后基本上没有开设体育课程。在一二年级阶段开设的体育课基本上是1周1次,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加之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逃课,导致高校设置的公共体育课形同摆设,没有任何意义。高校的体育课并不能体现出高校的教学内涵,并且学校设置的相应课程比较少,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忽略了“锻炼”的重要性,仅仅是在教授体育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意识。
3.3 健康意识淡薄
处在高校的大学生年龄段在20~23岁,正是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学生身体的骨骼、心血管系统等逐渐已发育完善,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时期。而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够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及变化,并且趋于成熟,在此期间,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及抵抗能力比较高。因此,患病的几率比较低,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度不够高,导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3.4 生活方式不合理
人们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都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怎样培育好的行为和生活已经成为健康生活促进的途径之一。经过实践表明,有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的人,如酗酒、生活不规律等是导致慢性疾病频发及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现今大学生出现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健康体适能模式引进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进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转化成为一专多能的需求模式。在进入社会前,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及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是一种健康运动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高校的体育教学成效明显提高。
第二,体育文化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指体育运动自身的内容、并且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形成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从狭义来讲是指体育运动其中一方面所包含的文明因素。而高校是进行文化传承的殿堂场所,集聚了各种文化,通过进行体育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传承,继而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及爱好,并且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把原来的“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经过实践调查可知,大学生的体育公共选修课程过少。对专业课及公共课都提不起兴趣,仅仅被动参与到运动中,达不到原有的锻炼成效。而健康体适能通过培养学生锻炼的理念,继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与此同时,把健康理念传递给其他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以往的高校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死板,并且不能够及时更新教学思想,使体育教学无法提高到另一个层次中来,通过健康体适能模式在高校的应用过程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下去。